首页 > 读后感

宋妈没有来读后感600字

  • 作者:
  • 时间:2020-08-21 09:00:00
大家好!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《宋妈没有来》,最近有很多朋友想要写宋妈没有来读后感600字,那么希望我们今天的内容对需要写宋妈没有来读后感600字的朋友有点帮助!
《宋妈没有来》出版于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,作者:林海音
宋妈没有来读后感600字
《宋妈没有来读后感600字》
点击此处获取完整读后感

前言

从北平城南到台北城南

1923年,林海音五岁,随父母离开台湾到北平,在城南定居下来。小时候,他们全家人常常围坐在灯下,摊开地图,看那个小小的岛,母亲告诉她,故乡四周是水,他们是坐大轮船,又坐火车,才到这个北平城来的。

她在北平一住四分之一个世纪,在那里读书、就业,嫁入“红楼梦”般的典型中国书香大家庭。这个来自海岛台湾的小姑娘,完全融入了那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北方社会,是真正的“台湾姑娘,北京规矩”。

1948年底,林海音带着母亲、幼妹及三个孩子,仓促中离开北平,回到台湾。她长年幻想的遥远模糊的故乡,如今突然出现在眼前,怎不叫她兴奋呢?

一上基隆岸,林海音就迫不及待要认识自己的家乡。只要一有空,她就和先生何凡(夏承楹)到处旅行。她天性好学,对生活充满好奇及热诚。她随 身带着笔记本,认真看,用心听,随时问,还不忘随手记下来,就 像她当年在北平当记者时一样。

 那时,她每天不是出去找工作,就是从寄居的东门二妹家沿着 仁爱路走到新公园的省立博物馆看书、找书。郁永河的《裨海纪游》、黄叔璥的《台海使槎录》、梁启超的《台湾竹枝词》以及日文图书《民俗台湾》、梶原通好的《台湾农民生活考》等,都是她 的参考书籍。那时馆里的日文书不能外借,她竟然连细目都一一抄 下来。

 她也曾花“高价”八块钱,买了一本日本作家池田敏雄 的《台湾家庭生活》,这本书她一直珍藏到老。 每次从博物馆看完书出来,走在仁爱路的椰林大道上,林海音 看着在微风中摇曳的椰子树,想到自己似熟悉又陌生的家乡是如此 美丽,心里却很焦急,不断地告诉自己,孩子这么小,要努力啊, 得找工作啊!忧愁不禁袭上心头。 

从 1950 到 1953,初抵台湾的四五年间,林海音发表了将近三百篇散文和小品文,这些系列介绍台湾民情风土和历史典故的文章, 拥有许多读者,尤其受当时从大陆来台的外省读者欢迎。

 “少小离家老大回”,亲友接风叙旧,对她乡音未改很欣慰, 她则常常不自觉地拿台湾和她生活了二十五年的北平做比较。台湾四季绿油油,但绿的颜色看多了,她竟觉得很闷慌。她是那么怀念 四季分明的北平,冬天的枯枝、白雪,秋天的红叶,还有那胡同的 泥泞、尘土,都使她忘不了。

她不敢想北平,也不敢想在那儿的亲人朋友,她说:“想起北 平,就像丢下什么东西没有带来,实在因为住在那个地方太久了, 就像树生了根一样。”

有一天,朋友给她带来一张北平地图。客人走了,夜深人静, 她一个人在灯下,细细地看地图上的每条胡同、每条街,牵回自己 的童年。 

于是,她把思念转成文字,写了一篇又一篇怀念北平的文章,写 作时间从 1959 年到 1964 年。就在同时期,她还完成了另一本回忆 童年的自传体小说《城南旧事》。 写怀念北平及童年文章时,林海音离开北平己经有十几个年 头了,但仍保有许多生动的北京语言,像“老肥老肥”“车轱 辘话”“心气儿这么高”“多咱”“数叨”“磕膝盖”“成年 价”……这些质朴透明的北京话,就像树生了根一样,永植她的心里,下笔时很自然地流泻出来。 

1999 年春天,我开始撰写母亲的传记《从城南走来——林海音 传》,我从定居的澳洲飞到北京,追寻母亲在城南二十五年的岁月。 著名的京味作家老舍的儿子——当时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谈 到这些年他与母亲接触的感受时说:“林先生的北京话没变,也 没少,原样儿,整个儿一个原汤原汁,和四十多年前的老北京话一 模一样,让人在惊讶中有一种久违的狂喜。她一会儿蹦出个老词儿, 感动得老北京们一会儿叫好,把她当成知己。”

今天北京胡同里学生说的话在变,但林海音的作品保留了那个 时代、那个阶层人的语言,这点是很重要的。到底是个北平化的台湾作家,还是台湾化的北平作家? 这是个颇饶趣味的问题。文学评论家叶石涛说:“事实上,她没有上一代人的困惑或怀疑,她己经没有地域观念,她的身世和遭遇替 她解决了大半无谓纷扰,就这一点而言,她是十分幸运的。” 我在写本文时,悠悠然回到我们住了二十五年的台北城南日式 小屋,仿佛看到母亲正在灯下埋首写作的身影,心中不禁充满对父 母亲及那段岁月的怀念和回忆。

Top